重磅!滨海湾新区将打造莞深特色平台!小产权房会大涨吗?粤港澳大湾区版图内,地缘一衣带水的东莞和深圳“双子星”璀璨闪耀。当下,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步伐持续加快,东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。
7月1日下午,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赴滨海湾新区调研,首次提出要把滨海湾新区打造为莞深合作特色平台。深莞深度融合的新风口、新命题下,人们对滨海湾新区如何扛起双城融合大旗,产生了更大的期待。
深莞合作迎来新机遇
深圳企业布局东莞、住在东莞到深圳上班……对于不少东莞人而言,已是司空见惯。2020年,百度全年迁徙规模指数显示,深圳—东莞位居全国第二,两地各时间段跨城出行的流入、流出量相当,表明东莞并非如有人所认知的深圳“城市后花园”“深圳睡城”,两地存在更为丰富的业态交互关系。
“莞深之间的人口流动在广东省甚至全国都有亮眼表现,且相较于第一极的广佛,莞深表现出更为良好的业态交互性。”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数据洞察专家、规划信息中心副主任工程师曾星说。
“同饮一江水”的东莞、深圳,合作自改革开放而始。彼时,广东省“三来一补”企业蓬勃发展,完成初始积累的深圳率先走上了科研创新、产业升级的道路,产业外溢效应加速显现。凭借地缘、产业配套、城市环境等优势,东莞成为了深圳产业转移首选地。
从一个零部件的加工生产,到人才、技术的互通交流,过去近40年,莞深生产要素流通呈现了全方位的协同共进模式,产业合作出现了深层级跳跃:企业主体形态从中小企业演变为大型企业,产业链位置从低端迈向高端环节,产业分布从传统产业转变到新兴产业。
深企入莞过程中,华为的到来无疑是标志性事件。2018年,华为溪流背坡村启用,华为部分业务搬迁到松山湖。如今,华为已先后在东莞松山湖园区投资建设了华为机器、华为终端、华为大学、华为小镇、华为云数据中心等项目,多达数万名“华为人”在东莞办公。
随之而来的,还有华为的生态圈。华为产业链龙头效应带动下,软通动力、易宝软件、迈威科技等华为供应商接踵而至,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纷纷向东莞靠拢,为松山湖乃至东莞完善产业链链条,打造新型产业生态、人才生态带来了实质推动。
“华为效应”在东莞释放的巨大威力,无疑是莞深产业合作的最佳典范。如今,深莞之间产业链、供应链、创新链、价值链深度融合,已有了无需多言的默契。
深莞携手共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,合力构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,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珠江东岸核心城市圈,在国家战略、省战略部署下,双方将开展更深层次的对话。
东莞将如何参与和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建设,才能体现肩负国家使命的“东莞作为”?深莞合作的新极点、新猜想,又将在哪里?
全力做好莞深融合新“C位”
去年,东莞提出,将推动虎门、长安等南部九镇全面对接和融入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,打造一批引领莞深发展的“引爆点”。南部九镇普遍从产业协作、城市建设、公共服务等方面积极呼应,以期与深圳片区开展新一轮合作。
此次,肖亚非提出将滨海湾新区打造为莞深合作特色平台,意味着深莞融合的新命题将进一步在滨海湾新区落地。滨海湾新区为什么能?从东莞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布局中,我们大可以窥探一二。
东莞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明确,将全力打造滨海湾新区开放合作极,鼓励滨海湾新区利用广深高速、广深沿江高速和穗莞深城际的交通优势,进一步发挥广深科创走廊创新平台节点的创新发展功能,主动承接广州、深圳的产业和创新资源,打造沿海科技产业创新带。
高标准、高定位,对于滨海湾新区对外开放合作,东莞寄予厚望。
“东莞提出把滨海湾新区打造为莞深合作特色平台,恰逢其时。”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、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分析,随着深莞惠都市圈的全方位推进,莞深边界融合正呈现多点开花的状况。
“有别于东莞其他临深区域,滨海湾是粤港澳内湾五大新区之一,更是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创新平台重要节点,在对接前海自贸区、海洋新城产业资源上,具备天然的优势。”毛艳华表示。
今年3月,东莞市轨道交通局明确,广州地铁22号线未来跨海而过连接东莞,经东莞滨海湾站(TOD)东延至深圳,可达高铁光明城站。届时,新区与穗深城市中心的时空距离将大幅缩短。
轨道交通布局下,滨海湾区位优势有望叠加释放。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、总工程师马向明直言:“22号线串联起南沙科学城、东莞滨海湾新区和深圳市光明区科学城,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走向一致,实现了人才的流通和产业的协作互补。”
与南部九镇相比,滨海湾新区起步晚,城市开放仍处于初步阶段,这是否意味着滨海湾新区融深布局仍需时日等待?
答案无疑是否定的。从地图上看,滨海湾新区背靠长安、虎门等经济重镇,不仅在地理位置上犬牙交错,更在产业发展、历史人文等方面具备众多交集。
综合开发研究院(中国·深圳)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振宇直言:“即便不位处南部九镇,基于区域、地缘条件的绝佳优势,滨海湾新区必然属于深莞惠‘3+2’经济圈层的第一界面,在莞深融合前沿区域拥有龙头地位。”
在一张白纸上作画,是滨海湾新区无缝对接深圳产业资源的最大底牌。目前,随着东莞产业的高速发展,城市开放强度已逼近47%,正面临土地资源紧缺、发展空间不足的难题。
作为珠江口东岸连片待开发区域,规划面积84.1平方公里的滨海湾新区,被东莞视为破解土地难题的一把“利器”,更是全市未来现代产业布局的核心载体。目前,东莞市政府已出台意见力撑滨海湾新区创建连片城市更新示范区,出台一系列城市更新创新举措,为新区引进新动能搭起新桥梁。
“深圳有创新资源、市场主体,新区有产业空间、独特区位优势,二者在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、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,都会有很大的合作空间。”毛艳华说。
“人无我有,人有我优”的滨海湾新区,选择在发展机遇面前出动出击。接下来,新区还谋划首赴深圳开展招商引资活动,争取引进一批现代化产业项目,以期为双城产业合作提供全新范本,全力做好莞深融合的新“C”位。
打造面向全球对外开放高地
勇当区域融合先锋,滨海湾新区重任在肩。往东,联结深圳大空港共造高质量区域创新发展组团,抢占广深合作桥头堡;往西,牵手南沙开启科技创新和产业合作,共建现代化产业体系。左右逢源之间,滨海湾新区正加快区域竞合步伐,在珠江东岸掀起发展新浪潮。
唯有高效的轨道交通路网,才能实现城市群功能快速连接。滨海湾新区已提出,将推动深茂铁路及滨海湾站建设,与深圳对接,推动常虎高速延长线建设、沿江高速威远互通升级改造、海堤路与深圳滨江大道对接等,全方位对接广州、深圳交通网络,构建穗莞深同城的半小时生活圈。
去年,《广东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(2020-2035年)》正式印发,其中关于前海合作区连片扩容作出明确规划。未来的前海合作区将向北延伸,覆盖至会展新城、海洋新城。这对一河之隔的滨海湾新区而言,释放了怎样的信号?
“前海扩容对滨海湾新区发展而言,是非常重要的契机。”胡振宇认为,滨海湾新区、前海合作区一北一南两大片区的出世,本身顺应了珠三角由“世界工厂”向“世界技术中心”进化的内在需求。未来,随着前海合作区的连片扩容,滨海湾新区将有望在制度创新、产业融合等方面与前海实现进一步连接。
前海合作区扩容是深圳近年来“拓展边界”历程的一个缩影。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高速发展,深圳都市圈正从以往的区域合作逐步迈向深度同城化。
顺应区域协同的趋势,滨海湾新区正积极对标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标准,学习吸纳先行示范区制度创新、开放合作的先进经验,进一步探索离岸创新、莞港“三链”融合新路径,全力打造面向全球的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地。
马向明指出,在“双区驱动”“双城联动”的发展态势下,大湾区城市群正在走向“圈轴联动”的格局。“在这种格局下,滨海湾新区需要在强化‘全球性’的同时,再深耕‘在地性’,构建滨海湾新区的发展格局。”
胡振宇则认为,滨海湾新区可以在社保、科技资金、社会服务、医保等方面跟深圳先行实现一体化;或谋求与南边深圳海洋新城的协作开发,打造临海高地、产业高地,甚至与深圳开展联合招商,引进世界级产业资源。
毛艳华表示,“随着滨海湾新区与深圳合作的深入,滨海湾新区将具备更国际化、市场化、便利化、法制化的营商环境,为引进港澳高端产业资源、推动两地协同发展、吸纳国际资源提供更好条件。”
点对点合作之外,志存高远的滨海湾新区还在下更大的一盘“棋”。目前,滨海湾新区正加快与前海、横琴、南沙三个现有片区之间的错位发展、协同发展,推动与广州、深圳、港澳城市的深度对接,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共谋一体化发展,在世界级城市群中奋力占据一席之地。
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关于小产权房的信息请关注:小产权房网聚好房http://www.juhaofang.net